×

账号登录

登录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快速注册

获取短信验证码
注册
 
武平县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打造新时代林改“武平经验”升级版—— 山上山下生机盎然
发布时间:2020-07-01来源:闽西新闻网—闽西日报

梁野山云雾缭绕,仙女湖碧波荡漾。穿行天然氧吧、人间仙境,倾听飞瀑潺潺、鸟鸣声声。

山腰的城厢尧禄,满山桃树,鹰嘴桃红里透粉、口感甜脆,引来游人如织。

往北,翻越梁野山,美丽的桃溪河边,绿茶飘香、沁人肺腑,一片绿叶、致富一方。

往西南,穿过千鹭湖,三省交界的民主,森林之中、灵芝朵朵,特色水果、涌起乡愁。

……

来武平,我“氧”你!响亮的城市宣传口号,已成为武平乡亲推介家乡的“名片”。

武平是习近平总书记亲手抓起、亲自主导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发源地,是全国林改第一县。近年来,武平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武平林改和捷文村群众来信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发扬“敢为人先、接力奋斗”的林改首创精神,努力打造新时代林改“武平经验”升级版,描绘出一幅机制活、产业优、生态美、百姓富有机统一的绚丽画卷。

坚持生态优先,守护绿水青山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

“去年我们在湿地公园开展了二十多次的观察,见到了100多种鸟,这个数量在内陆湿地是比较难得的,而且还发现不少罕见的鸟类比如白骨顶,这就更难得了。这些说明武平的生态环境是越来越好,才能留住和吸引越来越多鸟类。”日前,福建省观鸟协会副会长胡伟宁参加2020年千鹭湖首届观鸟月系列活动时表示。

鸟类的种量直接反映生态环境。千鹭湖的好生态,上百种鸟儿作证。

武平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是目前我省唯一一个跨省流域的山地河流型湿地公园,总面积达2.3万亩,其中千鹭湖是湿地公园重要组成部分。

实施林改以来,武平县坚持生态优先,巩固提升生态优势,持续用心守护好武平的绿水青山,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全县累计完成造林面积81万亩,超过林改前25年的总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9.39%。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武平建成梁野山生态旅游区、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梁野山国家森林步道捷文段等生态景区,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成为一张张绿色生态名片。

被誉为“中国天然氧吧”的武平,2019年接待游客329.46万人次,同比增长25.2%,实现旅游收入35.41亿元,增长30.9%。

突出绿色发展,实现好生态好效益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6月24日,一场以鹰嘴桃采摘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夏日嘉年华在武平尧禄举行。桃园采摘、乡村美食、戏水游乐……游客心欢喜,村民乐开怀。冬暖夏凉的尧禄,以其三月桃花六月桃,成为国家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

“这些都是4月份刚种下的紫灵芝,再过两个月就可以采摘了。”日前,记者来到武平民主乡立强灵芝合作社基地,合作社负责人钟永民介绍道,“不砍树能致富。在大山下种灵芝,我每年收入达到三十万元以上。”

钟永民2018年成立灵芝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到今年合作社已经种植了700亩灵芝,成员达50多户,带动了30多户贫困户种植灵芝。

钟永民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受益者之一。林改解放了被束缚已久的林业生产力,除了种植灵芝外,林农不断探索培育各大种养项目:养蜂,种植草珊瑚,培育七叶一枝花、黄花远志、三叶青等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林下经济让有限的资源转化成村民的“聚宝盆”,让荒山育成“绿山”、让农民捧上“金山”、让发展有了“靠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武平进一步把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鼓励和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林药、林菌、林花、林畜、林禽、林蜂等林下经济,出台专项政策重点扶持紫灵芝、养蜂等产业发展。2019年,全县累计培育林业新型经营主体113家,建成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85个,参与林农约3万户,户均增收约5万元;“森林人家”80家,2019年全县年接待森林旅游245万人次,实现森林旅游收入10.6亿元,实现林业总产值75亿元。

深化机制创新,持续增强内生动力

机制活,才能产业兴。

“武平计划7月成立林业局下属事业单位——武平县捷文生态林业发展中心,为林下经济资产运营管理做服务。”县林业局的同志告诉记者,武平县进一步创新林业投融资、森林经营管理、生态公益林及天然商品林管护、林业管理服务机制,打造林改“武平经验”升级版。 

“如今林下经济种植资金有保障,政策又利好,今年我的灵芝规模新增了600多亩。”万安捷文村李广军用好用活林权直接抵押贷款“惠林卡”授信额度15万元,不断扩大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面积,带动28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广大林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不断扩大种植范围和规模,丰富林下经济发展模式。2019年,武平县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145.8万亩,实现产值34.2亿元。

继在全国率先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组建村级担保合作社后,武平又率先推出“普惠金融·惠林卡”金融新产品,盘活林农资产。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4.2亿元,“惠林卡”累计授信5499张5.09亿元、用信3.55亿元。

“今年将围绕增加‘绿色不动产’,探索完善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机制,实现生态保护与林农双赢。”据武平林权服务中心饶兰祥介绍,全县将城区、饮用水源林、城区公园、国省道一重山等列为赎买重点,目前累计完成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面积2.76万亩。

健全覆盖县、乡的林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全县林地经营权流转累计16.4万亩,占农户使用林地面积的8.4%。2018年完成生态林天然林管护机制改革,新聘护林员458名,由“乡聘、林业站管理、村级监管”模式改革为“村聘村用、乡村管理、林业站监督”模式。2019年在县级设立护林站,乡镇设护林队长,与村级护林员构筑起全县森林资源管护立体防线。与此同时,全县生态林、天然林和人工商品森林综合保险面积达314.4万亩,实现全覆盖。

抓好捷文示范,奏响乡村振兴曲

“继续埋头苦干,保护好绿水青山,发展好林下经济、乡村旅游,把村庄建设得更加美丽,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月对捷文村群众来信的重要指示镌刻在捷文村森林特色小镇文化广场的石头上。

方向更明了,路子更宽了。

今年1月,捷文村被确定为全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示范基地。

“林改我们走在了前头,也尝到了改革的甜头。”捷文村党支部书记李财林表示,“在乡村振兴中,捷文也要作示范、建新功、立标杆,再起排头兵作用。”

“我们抚育了8000多亩的竹林,今年拿出3000亩杂林发展竹产品加工。”武平县林业局派驻捷文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剑平介绍,加工厂成立以后,村里的竹林除了观赏外,还可以通过加工笋制品、竹制品增加村民收入。

作为全国林改策源地,捷文村乡村振兴步伐加快,按照省林业局统一部署,重点推进捷文林改森林特色小镇项目建设,重点打造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教阵地和美丽乡村、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示范基地。目前已制订实施捷文林改森林特色小镇发展规划,重点项目正在建设之中。

以捷文村为代表,武平致力将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

象洞鸡、百香果等林下“一鸡一果”产业持续壮大,林药、林菌、林蜂等特色林下种养产业不断兴起,绿水青山滋养下的特色生态农林产品,已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致富源;

以云寨、尧禄等村为代表的乡村旅游风生水起,全县持续探索开发森林村庄、森林城市、森林康养、森林探秘等一系列文旅康养产品,致力建设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城市;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努力将现代特色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休闲旅游业等结合起来,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从林改再出发,走向生态文明、走向乡村振兴、走向强县富民,这条绿色发展崛起之路越走越踏实。